立體顯微鏡因其所具備的眾多優點在工農業和科研各部門有著廣泛的應用。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解決。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常見的故障有:視場較模糊或有臟物,可能的原因有標本上有臟物,目鏡表面有臟物,物鏡表面有臟物,工作板表面有臟物。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清潔標本,目鏡,物鏡和工作板表面的臟物解決。雙像不重合可能的原因為瞳距調節不正確可采取修正瞳距的措施,雙像不重合也可能是視度調節不正確可采取重新進行視度調節,還有可能是左右目鏡倍率不同可檢查目鏡并重新安裝相同倍率的目鏡。如果是圖像不清晰可能是物鏡表面有臟物請清潔物鏡。如果變焦時圖像不清晰有可能是視度調整不正確和調焦不正確,可重新進行視度調節和調焦。若發生燈泡經常燒掉和燈光閃爍不定的情況時,則也許是當地的線電壓太高,燈泡快燒壞了和電線連接不良,請仔細檢查電壓和顯微鏡的電線連接情況是否牢固,如不是則可能是燈泡快燒壞了可重新更換燈泡解決。
使用立體顯微鏡采用入射光觀察的標本,它的準備工作十分簡單,只是清潔標本的表面并切割為適當大小的小塊。而用透射光觀察的標本,必須具有由于光吸收的差異而產生的一定反差,才能在顯微鏡下被觀察到。為此,標本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處理和制備過程,這種制備技術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生物顯微技術。從光學觀點出發,對于用透射光觀察的立體顯微鏡標本有如下要求:
(1)適當的厚度。這種厚度在較好的光學系統中能夠達到盡可能高的分辨力,并且與這個系統的場深相適應。
(2)足夠的透明度。
(3)能夠形成建立在吸收差異上的足夠的反差。
實際上所有的生物學材料通過石蠟包埋、切片(或涂片)、貼附、溶蠟、透明等過程,能夠得到在厚度和透明度上符各要求的標本,然后通過染色程序得到一定程度的反差。